查看原文
其他

太原这座城之五:水灌晋阳与豫让桥

2015-04-08 张珉 太原道

太原这座城之五:水灌晋阳与豫让桥

晋祠北一里有赤桥村,村以桥得名。赤桥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名字:豫让桥。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记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刺客,他们的故事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被太史公和后世所颂扬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正是豫让所说的“士为知已者死”。

豫让的祖父毕阳,是晋国有名的侠客,或许家族的遗风正是豫让侠义与忠贞精神的来源。豫让最初先后事奉过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始终默默无闻,后来,他成为智伯的家臣,得到智伯的尊重和信任。

当时的晋国,四卿之间斗争激烈。赵简子去世后,智伯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执晋国政,凌驾于其它三卿之上,驱逐晋出公,扶立了晋懿公。

智伯在贪欲的操纵之下,开始了兼并其它三卿的步骤。公元前453年,他以恢复晋国霸业为名向其它三家索要土地,韩、魏两家迫于智氏的强盛,都交给了他一个万户之邑,只有赵襄子断然拒绝,于是,智伯以此为借口统帅韩、魏两家攻打赵氏。



国画《水灌晋阳》




连环画《东周列国志之水灌晋阳》封面


此时,赵襄子想起了父亲的训诫:晋国有难,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于是,他率军避敌锋芒,退保晋阳。

经过董安于、尹铎的竭心经营,实行宽恤的仁政,晋阳不仅城坚壁厚,而且民无二心,,三家联军围攻晋阳一年而未能破城。久攻不下,智伯借山洪暴发之机决开晋水冲灌晋阳,孤城晋阳陷入一片汪洋之中,洪水淹到离城头三版也就是大约两米的地方,城内一片泽国,灶膛内蛙虫滋生,百姓只得悬釜而炊,没有粮食吃的百姓甚至易子而食,尽管如此,却民无叛意。晋阳危在旦夕之时,赵襄子家臣张孟谈自告奋勇,深夜缒城而下,乘一叶扁舟潜入韩、魏两家军营,陈述唇亡齿寒的道理,赵氏灭亡之后,接着就会轮到韩、魏两家。阵前倒戈与利益集团的重新组合竟然是如此迅速而又简单地在一夜之间完成。

当智伯沉浸在吞并三家、独霸晋国的美梦之中时,韩、魏两家已经杀死守堤军士,掘开另一侧的堤坝,使晋水倒灌智伯军营。在赵、韩、魏三军的夹击之下,智伯一败涂地,倾刻之间从成功的巅峰跌入为千古讪笑的谷底,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另一个版本的《水灌晋阳》封面,封面主题是赵襄子怒斩智伯


智伯兵败晋阳,身死族灭,死后还受到头颅被漆成酒具的侮辱,豫让发誓要为他复仇:“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智伯是我的知已,我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智伯复仇以作报答,这样才能在黄泉之下无愧于智伯。”

看过豫让的话,我们应该明白,豫让如此坚决地要为智伯复仇,不仅是尽臣子之忠,更是全知已之义,抱知遇之恩,就如同刘备与关羽、张飞之间,维系他们情义的首先是兄弟之情,其次才是君臣之道。与其说豫让是为主公复仇,倒不说他是为知已、为朋友复仇。智伯给了豫让尊严,所以,豫让要用生命捍卫智伯的尊严。



豫让画像



与《刺客列传》中的其它四位相比,豫让是唯一一位不存在政治目的的刺客,也就是说,他不象曹沫与专诸那样能够获得绝好的机会,也不象聂政与荆轲那样,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为了断这段个人恩怨,他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挑战一个诸候国最初的开创者。

豫让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他化妆成奴仆潜入赵宫行刺,却被卫士擒获,赵襄子敬佩豫让的忠义而将其释放。行迹暴露之后,行刺更加困难,豫让剃光了自己的胡须和眉毛,向身上涂漆使自己长满癞疮,吞炭将声音变哑。当他毁容之后,回到晋阳行乞,连自己的妻子都认不出来。在一本连环画中,豫让在街道上迎面碰到了自己的妻子,本想笑笑一走了之,但身后却传来了妻子的哭声,豫让忍不住返回来询问,妻子说:“我看到你的牙齿,想起了我的丈夫。”于是,豫让当夜用石块敲掉了自己所有的牙齿。

但是,豫让最终还是被他的一个朋友认了出来。在台湾的一部连续剧中,这位已经投靠赵襄子的昔日同僚是通过豫让的背影认出的他。他的朋友流着泪说:“凭借你的才能,如果去事奉赵襄子的话,他必定会重用你,等你取得信任之后,再寻找机会行刺,那样不是很容易吗,何苦采用这种办法来摧残自己呢。”豫让笑了笑说:“委身去事奉别人却时刻准备刺杀他,这是不忠呀。我当然知道这样去行刺赵襄子很困难,但我却不会有做一个二心臣子的羞愧。”



人艺排演的话剧《刺客》剧照,何冰饰演豫让




人艺排演的话剧《刺客》剧照,濮存昕饰演赵襄子


智伯在晋阳之战中,曾挖渠引晋水冲灌晋阳,这条水渠被保留下来灌溉农田,后人称之为智伯渠,至今仍是晋祠的景点之一。为方便智伯渠两岸的通行,赵襄子在渠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因为水灌晋阳之故,反用五行相克,以火克水,取名赤桥。

赤桥,这座原本极为普通的石桥,却因为豫让而扬名青史,引得无数后人来此凭吊怀古。





智伯渠


当年,豫让就是在这座石桥下等待着赵襄子,等待着自己生命中最耀眼的光辉的迸放。期待中的巡视车队终于来到了赤桥,但是,赵襄子的马却突然受惊,赵襄子的第一反应竟然就是:一定又是豫让!

豫让又一次被卫士们擒获,他坦然对赵襄子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臣子的忠义,而臣子为了忠义的美名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上一次你曾宽恕了我,普天之下没有不称颂你贤明的。今天我自当领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衣服并刺上几剑,以实现我复仇的心愿,这样我就死而无憾了。”

赵襄子被豫让的侠义所震撼,当即脱下外衣以成全豫让的志节。豫让拔出配剑,跳起来大喊着连刺数下,“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说完之后,便自刎于赤桥之畔。

豫让,与荆轲一样,是一个失败的刺客,但是,这一失败的过程却成就了豫让的人格,实现了士为知已者死的人生信条,使他虽败尤荣。

早就听说过豫让桥,也看到过相关的文字记载:历史上的豫让桥由砂石彻筑,桥上勾栏围护,桥西有观音庙,供奉着豫让塑像,门外南侧墙上,嵌有清同治六年由刘午阳所书“古豫让桥”石刻,旁刻清康熙年间知县殷峄所作《豫让桥》:“卧波虹影欲惊鸥,此地曾闻手戡仇。山雨往来时涨涸,岸花开落自春秋。智家鼎已三分裂,志士恩凭一剑酬。返照石栏如有字,二尽臣子莫经由。”唐代的胡曾也写过一首同名诗作:“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年年桥上行人过,谁解当年国士心。”



赤桥遗址,左侧为古豫让桥碑和赤桥石栏




唐代胡曾的《豫让桥》


如今的赤桥村,已是一座历史文化名村,悟圆寺、兰若寺钟声依旧,一批历史民居散落在官道两侧的巷陌之间,清末举人、《晋祠志》作者刘大鹏的故居外,“父子登科”的牌匾光耀门楣。

赤桥村口,一位村民告诉我,进村之后,看见大槐树,也就找到了豫让桥。沿路前行不久,便见到一株参天古槐,树下闲坐着十几位村民,向一位村民询问豫让桥的位置,他指着自己的脚下说:“这里就是豫让桥。”

虽然早就知道豫让桥毁于1958年,但不曾想到竟然没有留下任何遗迹。因为水利改造,晋水北河,也就是晋祠外的智伯渠改走暗渠,渠道便被铺平,残存的豫让桥也就被埋入了地下。

大槐树后有一个小院,院墙上钉着一块铁牌:豫让桥遗址,落款是晋源区政府。小院就是书中所说的观音庙,推开虚掩的大门,昏暗而杂乱大殿里,豫让的塑像寄居于一角,有如他当年潜伏于桥下等待生命中的最后一击。

一位村民告诉我,豫让桥的一段石栏杆现在仍保存在一农家小院内,我没有去看,因为能不能看到这些并不重要,来到这里,仿佛是故地重游,感受依旧,只不过已不再是两千五百年前的旧模样。END



《太原这座城》系列

回复“01”,阅读:太原这座城——是否也是你眼底心底的母亲城

回复“02”,阅读:太原这座城之二——晋祠流水忆先贤

回复“03”,阅读:太原这座城之三——穿越城市的河流

回复“04”,阅读:太原这座城之四——晋阳始肇与绝代奢华


《决战太原》系列

回复:“决战太原1”,阅读《决战太原之一:徐向前与阎锡山的恩与怨》

回复:“决战太原2”,阅读《决战太原之二:薄一波与梁化之的合与分》

回复:“决战太原3”,阅读《决战太原之三:当年鏖战血未干——炮火中幸存的战争遗迹》

回复:“决战太原0”,阅读《1948年美国记者镜头下被围困的孤城太原》




赤桥村古槐,此处即为豫让桥遗址




赤桥古槐后的观音庙




观音庙内的豫让塑像




保存在观音庙内的古豫让桥碑




赤桥村街景




赤桥村的刘大鹏故居,门外悬挂着《父子登科》匾




《晋祠志》作者刘大鹏故居




赤桥村兰若寺




赤桥村修缮中的悟圆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